來源:新京報 作者:待查
大事件
1993年,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開展行業第一次清理整頓;《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頒布。
加強人才培養是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基礎。職業道德守則要求注冊會計師不斷通過教育、培訓和執業實踐獲取和保持專業勝任能力。
從高校的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到作為行業入門第一關的注會考試,從后備人才培養到提供多層次的后續培訓,高校、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師事務所正協力提升中國注會人才的專業技能、培養更多的優秀注會人才。
關鍵詞 專業勝任
一名注會的勵志路
湖南人胡新宇大學畢業后,學習了三年,終于在1994年獲得注冊會計師資格,成為同學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隨后,干部家庭出身的胡新宇不甘于枯燥的工作,毅然放棄穩定優待的工作,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中,成為單位第一個要求“停薪留職”的人。
彼時,年輕的注冊會計師胡新宇感到,“注冊會計師只有在會計師事務所才能真正體現價值。況且,我當時覺得審計很有趣。”胡新宇后來進入湖南省審計師事務所工作(現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從一名助理審計員做起,成為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一位先入者。
剛開始,胡新宇只做小公司的審計業務,沒過兩年,他被派去與其他事務所合作,共同完成對一家股份公司IPO資格的審計,使其積累了更多審計經驗。1998年,胡新宇以湖南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取證券會計師資格。此后,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受聘于國務院國資委獲得審計香港上市公司的機會,胡新宇也獲得了新崗位——國際業務部主任。
2005年,當中注協全國會計領軍(后備)人才培訓項目面向全國選拔人才時,胡新宇又一次發起沖擊。“很少有哪個國家由政府出面組織培訓項目。”就沖這個,胡新宇加入了考試大軍,成為注冊會計師類一期班38個學員中的一員。“這6年的培養周期,讓我在觀念、視野上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在這里形成了對行業的總體把握和感覺,體會到注會不只要關注工作,也要關注自己及員工的生活。”
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副總經理譚小青則在2008年入選全國會計師事務所首期主任會計師領軍人才班,他回憶,“業內同行時常聚在一起探討行業發展問題,其中法國培訓班對我啟發最大。課堂不是唯一的學習途徑,通過討論帶來思想的碰撞,再在實踐中運用,才能把事務所做強做大。”
■ 專家點評
專業性是“最高”標志
專業性是注冊會計師資格擁有最高會計專業技能的標志。
要成為優秀的注冊會計師,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具有社會公眾利益至上的服務社會的情操,這不是口號,而是體現在每一個注會用專業知識和技能服務社會的具體行動中。二是熟知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并擁有會計、審計等精湛的專業技能,這是從經濟大局和專業技術兩方面對優秀注冊會計師的要求。三是既具有法律規范習慣又擁有創新能力。注冊會計師在規范執業中要洞察經濟活動中最新、最前沿的變化,針對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創新方案,這才是專業性最主要的表現。四是追求卓越的溝通和協調能力。注會需要與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公司、相關利益人打交道,要在全面考慮相關利益人的利益的基礎上做出公正、公平、公開的專業判斷。五是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這是國際化的要求。
——李曉慧,首批資深注冊會計師(非執業會員),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
關鍵詞 人才培養
多層次人才培養
1991年,第一次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開始,當時還在國家稅務總局工作的顧仁榮開始接觸注會相關工作,“沒想到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現任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的顧仁榮說,“我以前在政府機關工作,因為接觸了注會行業才決定‘下海’。”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付思福也對注會考試制度深有感觸。“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審計行業的從業人員大部分是有經驗的老同志,因為這個行業對專業要求高,還講資歷。”付思福說,有了注會考試,年輕人才逐步進入審計行業。在事務所,付思福在用人方面做了大膽創新——大量招聘年輕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他認為,這個行業就需要人才結構有梯度,“人才流動對機構保持專業和活力都有好處。”
除注會考試外,高校和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師事務所在人才培養中也有重要作用。1994、1995年,教育部批準確定了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安徽財經大學等22所院校為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試點院校。
同時,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行業人才培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李曉慧說,中注協對院校教育的支持包括,對注冊會計師后備人才培養,如扶持、引導注冊會計師專業化方向的相關院校的學科建設,每年從高等院校選拔優秀學生到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實習;此外,中注協還扶持并資助中國注冊會計師考取國際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提供多層次、不同專題方面系統的注冊會計師后續培訓等。
不少事務所也在探索如何與學校共同培養人才,顧仁榮說,“有些高校的課程與會計師工作有脫節。我們嘗試與學校直接掛鉤,已有20個院校和我們簽協議。這些院校大學四年級的課程完全圍繞事務所需求,由學校老師和事務所專家一起授課、交流。上過這個課的學生就可以在我們事務所實習。”
■ 專家點評
“高端復合型”是人才發展新趨勢
我國注會行業從業人員雖然有30萬人,但高端復合型、國際化人才遠遠不夠。為此,從2005年起,中注協醞釀并實施了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培養戰略。這為具有發展潛力的、致力于理論與實務契合的注冊會計師,提供了改善知識結構、提升創新能力、拓展國際視野、培植人文素養的新平臺。
會計師事務所用人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要能把積累的知識轉化為技能和能力。從實際情況看,注冊會計師面對的業務領域不再是傳統的審計工作,而是包括了管理咨詢、風險管理、并購重組等一系列新內容,這對從業者的素質、能力、知識結構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從業人員要逐步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加強業務知識及崗位技能的培訓,更新和提高專業知識,保持和發展專業技能,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應對挑戰的能力。
會計師事務所則要培養人才的饑渴感、恐慌感,“有什么樣的人,就會有什么樣的業務。”
——張連起,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資深注冊會計師
用心和腦子來做業務;博采眾長;對專業問題要下工夫鉆研;跟進政策、法規、制度的變化更新知識,并提出問題。
——李曉慧